您現在的位置:主頁 > 熱點資訊 > 行業新聞 > 詳細信息
飛豬改名瞄準出境游 在線旅行市場影響幾何?
作者:admin 來源:科技說 發布時間:2016-10-31
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旗下旅行品牌阿里旅行升級為全新品牌飛豬,英文名Fliggy。國內在線出行市場可謂動作連連,飛豬的誕生又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沖擊?


        10月27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旗下旅行品牌“阿里旅行”升級為全新品牌“飛豬”,英文名“Fliggy”。在2014年10月28日當時的淘寶旅行改名“阿里旅行”時就有媒體曝出“飛豬”這一品牌,時隔兩年阿里終于還是決定啟用了這一品牌。


        阿里巴巴CMO董本洪現場闡釋了此次改名了初衷“將目標客群鎖定為互聯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結合阿里大生態優勢,通過互聯網手段,讓消費者獲得更自由、更具想象力的旅程,成為年輕人度假尤其是境外旅行服務的行業標桿”,阿里巴巴副總裁、飛豬總裁李少華也在現場披露了相關運營數據,飛豬當前已擁有2億用戶,1億App下載量,日訪問用戶達1000萬,并表示今年將達千億交易規模。而飛豬的運營團隊規模不足千人,老牌在線出行平臺攜程系員工數卻高達約5萬人,雖然歷經多輪裁員,但其員工數量仍居高不下,梁建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甚至表示要“拆散攜程,再選出一批狼來”。


        去年至今國內在線出行市場可謂動作連連,攜程與去哪兒在多年斗爭之后終于合并,攜程成為合并之后的最大受益者并穩居行業老大。阿里旅行則頻繁地通過技術驅動創新,從未來酒店到放心飛、未來景區、蜻蜓客、極光專線、阿里商旅、出境超市,匯集而來借阿里大生態圖謀矩陣之勢,在線旅游第二勢力迅速崛起。


        鐵哥也注意到,在改名的同時,飛豬還在北極光圈內舉辦了一場極光音樂會,在鐵哥看來,此次飛豬改名一方面是出于品牌年輕化的考慮,但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此后飛豬在業務層面將逐漸聚焦在出境游方面。那么,對于當前的OTA行業而言又有哪些沖擊和挑戰呢?


        境外游為何布局歐洲


        受簽證便利、航班加密、匯率浮動、供求關系變化等因素影響,出國旅游已不再是過去“高高在上”,出境游也開始成為國內居民悠閑度假的新方式,據中國國家旅游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中國國內旅游接待人數達到5.93億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8%。與此同時,共有140萬中國人去國外旅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9%。按照國際慣例,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旅游就會進入大眾化日常性普遍消費階段。我國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正處于旅游消費需求爆發式增長時期。


        而國內主要在線出行平臺也將出境游作為重點開拓領域,其中攜程系主要是進行價格戰,屢次通過上億美元的融資對機票、酒店旅游產品進行價格補貼,各家也都集中自己所認為的優勢力量全力爭奪境外出行市場。


        對于飛豬而言,其出境旅行市場的爭奪主要依靠三方面:1.整個阿里系的流量和用戶導流;2.阿里在與各國政府的友好關系,飛豬負責人也表示馬云與國外高層見面,均會推動簽證辦理方面的工作;3.創新型業務,如未來酒店,不僅可以免押金免排隊免查房,還能夠在線VR選房、人臉識別Check-in、離店提前預約發票,等等。


       此外鐵哥必須提醒諸位:雖然價格戰也是出境游競爭的主要手段,但仍集中在東南亞國家,相比今年國慶價格,多數出境游線路降幅在20%~30%之間,降幅最高的三個目的地分別是新加坡、普吉島、塞班島。其原因也很明顯,東南亞的出行門檻相對較低,尤其在簽證方面不會成為太大障礙。部分出行平臺也希望借助東南亞市場提高其整體交易量。


       而根據飛豬的一系列動作,其境外游的陣地已經從亞太、北美迅速蔓延到出行門檻較高,用戶更為高端的歐洲市場。此外據相關媒體披露,80甚至90后已經開始成為境外游主力人群,其中家庭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受訪者境外旅游首選歐洲。與此同時,對于廣大年輕人群,阿里旅行希望把高端的產品更加普世地帶給他們。


        未來5年中國出境游將超過6億人次,中國赴歐洲旅游的人次正以每年100萬的速度在增長。飛豬方面表示其歐洲游戰略將采取一體化營銷手段,并將服務前置在簽證辦理時,并結合阿里系產品矩陣實現用戶和服務的共享,不僅可提高用戶的出境門檻獲得較高用戶粘性,其對于其他平臺的沖擊力一目了然。


        飛豬布局歐洲,意味著其與大大多在線出行平臺相比選擇了不同的跑道,已經開始布局難度最大市場,占據戰略優勢地位。換言之,從此以后,飛豬與其他在線出行平臺的競爭點已經不同,平臺段位也不盡相同。


        內容導購雖好但并非人人可為


        OTA行業的商業模式其實很簡單,即平臺或者入駐平臺商家獲得航空公司或者酒店的批發價格,進而在平臺中以一定利潤賣給普通用戶,屬于傳統的B2B2C模式,攜程的OTA模式即是將酒店和機票以及門票作為產品進行銷售。


        而隨著旅行年輕化的發展,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選擇個性化的自助游出行方式,各種攻略網站也被青年一代所喜愛。如馬蜂窩起初便以旅行攻略起家,此后不斷以此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出行產品。換言之,旅行的年輕化使得此前傳統的賣產品的模式難以為繼,基于此,不少平臺也陸續開設“攻略“頻道。但大多有兩個問題:1.平臺的主要營收依然在大眾機票和酒店部分,小眾化的出行攻略需要平臺對現有產品進行調整,短時間內的攻略與產品的匹配度不夠;2.過于小眾出行產品其經營難度也相對較高。


        內容導購已經成為業內公認主流,飛豬也上線了“旅行頭條”,在App中處于絕對優質位置。且運用阿里背后整個內容生態內容建設,此次“北極光音樂會”便有阿里音樂、淘寶、天貓、支付寶、優酷的參與。此模式與其他平臺有兩大不同點:1.內容的產出形態更為多樣,涵蓋視頻、文字和圖片;2.加快出境游投入尤其是歐洲游投入,其內容與產品的匹配度較高,換句話說,攻略的背后一定要有產品相匹配,否則將浪費攻略帶來的寶貴流量。


        2015年雙十一阿里旅行雙十一單日成交額超15億元,其中境外游訂單超80萬件,在今年雙十一大幕拉開之前,飛豬改名一方面與今年雙十一“賣出去買進來”主題貼切,另一方面也借此加快飛豬的品牌建設。2011年中國在線旅游市場交易額僅有1062.1億元,2015年這個數字達到4626.7億元,翻了四倍多。據有關機構預計2016年在線旅游市場交易額將達到6226.5億元,整個市場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飛豬此次改名且在整個阿里的生態支持之下,實現千億成交規模或許只是開始。


        如此看來,此次飛豬改名其可更多獲得年輕用戶的認同感,在內容和服務成為主要平臺主要競爭籌碼的今天,產品名字的更改確實有利于平臺運營戰略的調整。

在鐵哥看來,在線出行的市場遠未到穩定的程度,相反,隨著境外游的逐漸火爆以及以飛豬為代表的在資金、用戶以及模式方面均有著優勢的情況下,整個出行的市場格局將會被打破,行業也將進入新的洗牌期。